目前分類:Everyone's Devil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【故事】

 

他們告訴你,那東西是可以被殺死的,所以你舉起了劍。

 

文章標籤

阿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 

我相信咬指甲是一種憎恨和痛苦無力的投射。

 

對父母。

 

 

 


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,我是一個很會用言語表達自己的小孩,但是儘管如此,我也知道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夠說的。孩子表達自己的方式一直都那麼有限,那麼隱晦,有時候連自己都不一定能夠察覺自己想要表達什麼。

孩子面對父母的挫折感和無力感,痛苦和憎惡,並不是一個可以拿出來討論的話題,因為孩童在內心同時恐懼著會被父母拋棄,溝通、對話與理解通常意味著衝突,關於衝突而後彼此理解的美學,多數的家庭並不欣賞亦不歡迎,孩子依然痛苦,但是他們知道自己不該憎恨父母,於是他們只好傷害自己。

 

用咬指甲來傷害自己聽起來有點荒謬,我會認為咬指甲與父母有關是因為Louisc L. Hay所寫的創造生命的奇蹟(You can heal your life),當時我還滿小的,好像國一吧。

這本書如同英文書名所述,是在告訴你如何治癒你自己,因為我相信佛洛伊德說的,沒有人沒有病(老佛當然不是這樣說,不過意思差不多),只是會不會影響你的社會功能而已,書裡有一段表格,列舉了生裡的病痛和習性背後可能代表的心理傷害和想法,咬指甲的對應是對父母的憎恨與無力(我多希望我現在手邊有那本書,可以原文節錄啊……)

我從有記憶開始咬指甲,指甲從來不用剪,只要抓到機會就咬,把指甲啃到參差不齊,啃到別人看見會驚呼的長短,我參加游泳隊時啃得更兇,因為泡過水的指甲很軟很好咬,我被罵過,被打過,但是沒有停下來,有一年冬天我爸一巴掌把我呼在地上,還不停的踹,教一動也不動的我不要裝死,鼻血流個不停的我第一個念頭竟然是,咬指甲。

我們家也揍小孩的,揍得之凶狠,有時我會懷疑自己不是他們親生的。我小時候並不能理解越希望我好揍得越兇的道理,就算理解,那也還是疼痛,無庸置疑。小時候家裡附近的山莊有對外開放的游泳池,夏天的夜晚爸爸回家,會帶我們一家子去游泳,那浮著昆蟲死屍和爛樹葉的游泳池我並不特別喜歡,但是我很清楚的記得有那麼幾次,我被衣架、竹掃把或皮帶揍到滿腿是傷,只能坐在池邊看著其他人玩水的夜晚。

後來媽媽跟我說,因為我們兩姐妹很聰明,所以很難帶,她身為媳婦、身為母親,身為妻子,也有很多的壓力,我不怪她在責打我們的時候把自己的挫折轉移到我們身上,因為換做是我,大概也一樣。

我爸媽總嘆息我誇大其辭,都不記得去哪裡玩、吃好吃的這種好事,就只記得被揍很慘。事實是我當然記得爸爸帶我去中正紀念堂放風箏的那個下午,生日派對上那個美麗的蛋糕,但是更多的時候,我記得倒在地上流鼻血,意識模糊的感覺,因為那是傷口,而且從未痊癒,儘管快樂的回憶也無法粉飾這些事情在我精神和肉體上受過的折磨。

所謂的折磨對我而言是,我的確那麼愛我的父母,但是他們的行為卻顯得他們並不愛我,也不需要我,當我看到Russell Peter的脫口秀裡提到,他爸說「如果我打死了一個,我就再生一個啊!」的時候,我笑了,卻也隱約的覺得很酸楚,原來在我內心深處最大的恐懼,是我爸媽其實一點也不愛我,更不需要我,儘管我如此愛他們也一樣。

我的表姐,我那個優秀的,多才多藝的表姐,也咬指甲。她的課業成績頂尖,申請進入美國屬一屬二的生物化學工程學系就讀,她甚至受到邀請參加費城國家交響樂團,是可以巡迴演出的水準,但是我每次看到她那短得露出肉的指甲,總是有一種了然於心的哀傷。

她憎恨她的母親,因為她母親的自傲與無知總是令她丟臉,想要控制她的一切,但是她深愛的父親毫無疑問的聽從於她的母親,她人生的一切丟臉與不幸都圍繞著這個擺脫不了的女人,但這女人是她的母親,而她毫無疑問的,不會改變什麼。

父母親無法被改變的家庭,孩子不會快樂,家庭正是因為做為孩子的第一個家而如此傷人,所有在這間屋子裡發生的,以後都將會影響孩子下一個,甚至其他的家庭,孩子複製這間屋子裡的經驗,尋找屋子裡缺乏的,或反抗屋子裡有的,都從這裡開始,選擇怎樣的伴侶,決定怎樣的人生,都靠著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作為做決定的基礎。

我上國中的期間,當時追求心靈成長的媽媽,在某個平凡的下午叫起正在讀第三次戰爭與和平第二冊的我,我們在窗台邊坐下,她拉起我的手跟我鄭重的,道歉。

啊。

我永遠都記得那個下午對我而言多麼重要,儘管當時的我彆扭的想要離開,但是我媽媽仍然一次又一次的,為他們過去曾傷害我的事情道歉,那些拋棄、疏離、不信任和傷害,她一一的道歉,不只是做為一個母親,而是一個也會犯錯的普通人。

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對不起,只有從她口中聽見,才能讓過去安息的對不起。

 

那個寒假結束的時候,我開始拿剪刀修剪指甲。

 

父親的道歉發生的比較晚,不過那又是另一個故事。

遲來的,總比永遠沒有來得好。那些道歉,解放了我心裡的魔鬼,至少,其中一個魔鬼。

 

謝謝你們。

 

不過關於體罰,我並不是人本那一派的零體罰支持者,這也是有空再打吧。

 

支援Russell Peter的脫口秀片段,嗯,真的很好笑。

 

 

 

 

阿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